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12
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9
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08
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
2025-06-07
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5
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(fēng)格
2025-06-04
?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
2025-06-03
雷神的起源及傳說
2025-06-02
東岳大帝是哪位神?
2025-06-01
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
2025-05-30
佛教文化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1-17 13:44
二十五圓通法門,是佛教《楞嚴(yán)經(jīng)》中所說的二十五種能得“圓通”——通達(dá)“真實”的門徑。經(jīng)稱釋迦牟尼佛命諸阿羅漢、菩薩各自陳說最初修道時得圓通的門徑,有喬陳如等各作自述。所說入道法門凡有二十五種。
周利盤特迦寓有繼道之意,另又稱作注茶半托迦,是“小路”、“路邊生”的意思。佛教傳說,周利盤特迦本是位學(xué)問淵博的大法師,最善于講解經(jīng)論,他有五百個弟子。可惜他有點心術(shù)不正,對佛法秘而不傳,不肯開導(dǎo)弟子,濟(jì)世度人。于是得了報應(yīng),轉(zhuǎn)世成了個呆子。
周利盤特迦所托胎的母親是位大富豪,因與家奴私通,害怕丈夫追究,便逃往國外。不料自己已懷了孕,后來想念為父母家園,想把孩子生到娘家,但還沒走娘家,半 路上便生下一子,接著又產(chǎn)下一子。哥哥就叫“大路邊走”,弟弟則叫“小路邊生”,即周利盤特迦?!爸芾?,梵文音譯,意為“小”;“盤特迦”,意為 “路”。
盤特迦后來跟隨哥哥出家,哥哥十分聰明,但他卻無比呆傻,百日記不得三兩字。盤特加常常拿起笤帚忘了掃地,想掃地又記忘了笤帚,佛祖便教他念“得帚忘掃,得掃忘帚”,就這樣,盤特迦“六年之中專心誦此,意遂解悟”。他終于明白了:掃 者,除也;帚者,八正道也。要用八正道掃除掉三毒垢(即貪欲、嗔恚、愚癡三種“根本煩惱”),這才是掃帚的道理。于是盤特迦豁然大悟。
佛祖因其癡愚,曾教他安居調(diào)息之法。盤特迦觀想鼻息,微細(xì)窮盡,在佛家氣功中,于剎那間,豁然開朗,成阿羅漢。
周利盤特迦認(rèn)鼻息悟道,故為“鼻根圓通”。
周利槃特伽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而白佛言:我闕誦持,無多聞性。最初值佛,聞法出家,憶持如來一句伽陀,于一百日,得前遺后,得后遺前。佛愍我愚,教我安居,調(diào)出入息。我時觀息,微細(xì)、窮盡生住異滅,諸行剎那。其心豁然,得大無礙,乃至漏盡成阿羅漢,住佛座下,印成無學(xué)。佛問圓通,如我所證,反息循空,斯為第一。
息空,鼻根圓通周利槃特迦
味知舌根圓通憍梵缽提
“周利槃特伽,我闕誦持,無多聞性”:經(jīng)上說周利槃特伽往昔曾為法師,由于吝法,不教弟子,因此感得愚癡之報。
“憶持如來一句伽陀,于一百日,得前遺后,得后遺前”:佛制出家后,要先學(xué)四句偈:“身語意業(yè)不作惡,莫惱世間諸有情,正念觀知欲境空,無益之苦當(dāng)遠(yuǎn)離?!贝酥凶詈笠痪洹盁o益之苦”指外道無益解脫之苦行,如是苦行以無益故應(yīng)當(dāng)遠(yuǎn)離,不應(yīng)修學(xué),應(yīng)依佛正法而修學(xué)。周利槃特伽為了學(xué)這四句偈,于三年之中,五百羅漢先后教他,都不能成誦。他哥哥摩訶槃特先他出家入道,見他這么愚鈍,即使出家也不能修行,就令他還俗回家。周利盤特伽因此在精舍外的路上哭泣,為佛所見,佛問其故,周利槃特伽即說其因由,佛愍其愚,即帶他回精舍,親自教導(dǎo)他。
“教我安居,調(diào)出入息”:“安居”,指遠(yuǎn)離憒鬧雜處,獨自靜修?!罢{(diào)出入息”,即是安那般那法。因為周利槃特伽缺多聞性,文字上他記不起來;調(diào)出入息之法可不依文字,所以對周利槃特伽很適合,是為對機(jī)之法門。又調(diào)出入息時,須調(diào)之令無風(fēng)相(無聲)、氣相(不結(jié)滯、不順暢)、喘相(出入不盡),且令深深密密。
“我時觀息微細(xì),窮盡生住異滅”:我那時依佛所教,于靜坐中,觀察自己的出入息,乃至可以觀到出入息生住異滅的極微細(xì)相,例如能觀到出息之生、出息之住、出息之異、出息之滅,以及入息之生、入息之住、入息之異、入息之滅。乃至于“出息生”之生相、“出息生”之住相、“出息生”之異相、“出息?!敝疁缦唷簿褪浅鱿⒅吧?、住、異、滅”四相,亦皆觀知各各有“生、住、異、滅”四相;如此僅僅一個“出息”之中便含有十六相;入息亦然,也有十六相;這樣,于息之一出一入,便共有三十二相。這就是法相學(xué)、阿毘達(dá)摩、及《大毘婆沙論》所說的“大生、小生”。
“諸行剎那”:“行”,遷流造作,生滅之義。經(jīng)言一剎那有九百生滅。
“住佛座下”:因成阿羅漢,所以才有資格于眾會中近佛而坐?!白 痹诖藶樽粍又x:于佛座下坐而不動,故名住。亦有表示依佛所教證而不退、不動搖之義。
“反息循空”:觀出入息是緣出入息而觀,今則進(jìn)而反息出入之相而觀“能觀之自性”?!把?,順?!翱铡保绽?。循順空理,了知本性實無能無所,一切法非我我所,能觀之心、所觀之息,兩皆空寂,本不生滅、亦不出入,本如來藏、妙真如性。